标准工时是什么?应该怎么用
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设计制造方法不当,以及管理上的各种漏洞,所花费的非生产性时间与具体完成产品的作业内容所花的时间相比其数值是相当大的。这就使企业的人工成本增高,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产生了工时管理的概念,在成本、效率、质量等之间,透过有效的工作时间的管理,使企业创造更大之利润。
工时管理概述
(相关资料图)
工时管理主要是员工个人工作统计管理功能,生产管理人员可以详细地、逐项活动地查看生产和即时劳动力数据,特别是活动级劳动力信息,辅助生产管理人员利用从车间获得的效率数据,实时监控生产流程,并在提高生产率,控制劳动力成本方面制订科学的企业决策。
产品制造时间构成
说明:
1--指完全依照设计数据,以最佳制造方法所能制出该产品所需的最小时间值。
2--因产品设计缺陷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3--因产品生产过程中设计及操作方法不当所发生的无效时间。
4--因产品生产过程中管理原因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标准条件下,以一定的作业方法,由合格且受有良好训练的作业员[以正常的速度,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工时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一定标准条件----(通过方法研究后确定的)环境、设备、夹治具、材料…
•一定的作业的方法----加工方式、操作次序、操作动作、操作布置、姿态….
•合格且受有良好训练的作业员----操作者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工人,而且该作业必须适合他做;操作者对该项特定工作的操作方法,必须受过完全的训练。
•正常的速度----操作者工作时生理状况正常,不能过度紧张,也不能故意延误。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一)直接观测
1.秒表测量法
即使用秒表(也叫码表)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通常选择一般熟练员工在正常环境下作业,进行时间测量;秒表测量也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使用多次测量,也可以选择连续测量;既定时间标准设定(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 PTS)法 它是将构成工作单元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动作,对这些基本动作进行详细观测,然后做成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
2.模特法
即将人体的各种动作分解为21种基本的动作,制定标准工时的时候,将员工作业的动作分解成模特法中对应的动作,并根据对应动作相对应的时间来制定标准工时,模特法中最基本的动作单元时间为0.129秒,可以根据熟练度等条件不同而加以调整;
3.简明工作因素法(BWF:Brief Work Factor )
BWF也是将各种动作分解成基本动素,基本单位为BU,每个BU的时间为0.06秒,每个动素为5个BU,通过将员工动作分解为BWF中的基本动素,以制定标准工时。
(二)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之外,还有MTM(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WF(工作因素法)等其他的标准工时制定方法。这是指理论上的方法,实际上制定标准工时的方法可以灵活运用,比如有新机种需要制定标准工时是,可以参考以往的相似机种来制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作用有:
1.预估工厂负荷产量。
即工厂空间一定,过程上有了标准工时即可测算工厂产能;
2.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
即利用标准工时,生产管理部门可以更精确的做生产计划,如果在进度控制上有了问题,也可以依据标准工时来做人力调整;
3.增减机器设备的依据。
即依据机器产能(换算标准工时)可得知生产量变动时增减机器设备的数量;
4.保证流水线生产的平衡。
即一条流水线有很多的工序,可依据各工序的标准工时来配置人力,使生产线平衡流畅;
5.效率分析的基础。
即有了标准工时就可以计算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多少产品。
标准工时的建立,是合理制定工价的重要依据。没有标准工作时间,就无法准确的衡量利益分配,只能依靠经验来评估工价。往往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效率低下却声音大的员工获得更高而不合理的工价。
工时标准化就是根据标准做法制定的标准时间,再依据技能标准,以及标准时间来制定合理的工价,给员工以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薪资制度。
总之标准工时是实施现场管理的重要基础,准确的标准工时可以平衡生产线,有效分配工作人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生产各部门都要依据标准工时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